【非广告】水暖毯特点研究与二次开发计划
字符数量统计: 2501
这是一篇只与我个人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有关的文章。我不推荐没有实际需求的朋友购买用不着的东西,也不推荐盲目购买小米生态链的产品(产品设计缺陷随机出现,产品质量波动大)。
由于严重消瘦(185cm/55Kg),自幼时起我就深受寒冷困扰,至少气温低于某个数值(约18度)身体就拒绝产热并持续失温。 具体表现为除非存在全身包裹的显著外部热源如空调、电热毯等,身体会在15-30分钟内迅速进入手脚冰凉状态,体感寒冷且持续精神折磨。 在气温12度时,即使穿着加绒加厚的寒冬连袜打底裤,套上两双羊绒袜,盖上厚被子,上身穿上普通款羽绒服,依然手脚冰凉自身不产热。 空调制暖成本远高于夏季制冷,租房时遇到十年以上电老虎空调也是司空见惯,因此过去几十年每到冬天就是我体重持续掉落的时期。 在除去骨架子和关键脏器已经不剩下几十斤的体重里,每到冬天再减掉10斤宝贵的脂肪,长久以来于我而言都是可怕的灾难。
人体脂肪除了作为油库在血糖过低时以燃烧脂肪为人体补能,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缓冲。现实中,人完全不进食的情况下饿几天就会死,而脂肪还会剩余很多。 缓冲,相比之下,提供的价值要更高一些。 当人体脂肪严重不足时,剧烈运动(可能并不剧烈)时内脏与腹腔、内脏与内脏之间的无缓冲碰撞会造成无痛感的内出血,这一问题的危害是我一直谨慎对待的。
别劝我多去锻炼身体了,我这种大鱼大肉躺着都不长肉的人,只会加重病情。健身房不盯着钱看的,都不敢收我。
目前已经确认的是:抱着热水杯、取暖器辐照、电油汀取暖等局部取暖措施均无效。 相比普通人,我缺失的是全身各处大量的脂肪层,你可以设想去菜市产买50斤猪肉(我的身高应该补充的体重),做成猪油衣服穿在身上,这猪油能有多厚、相当于多厚的羽绒服。 不用再问我某个你突发奇想出来的办法有没有用了,我几乎都试过。
全局取暖措施包括:空调、电热毯、火炕(没试过但明显比电热毯更强)。
在过去,电热毯一直是有效、节省电费的解决办法,但我几乎不用。电热毯从其原理上存在严重安全风险,烧伤造成后果和痛苦其数学期望远高于收益。
为了缓解取暖问题,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尝试研究利用水床,DIY制作水暖床的手工方案。但当时受限于个人能力、方案成熟度,以及淘宝上并不存在安全可靠的水加热和防电墙技术主机,这种尝试一直未能成功并被逐渐遗忘(嘿嘿,这不又想起来了)。
之前在偶然搜索中发现,小米已经出了一款水暖毯。 米家生态链虽然经常干各种不靠谱的事情,但是像水电隔离这种事情,你让我自己DIY去搞一个,大概率要翻车。 特别是在某个医疗公司实习之后,我深刻理解到大厂的标配基础硬件在很小厂眼中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成本鸿沟,只有大厂通过走量才能在供应链拿到那么低的出货价。 特别是这种220V供电的产品,我去拼一套开发板,配上传感器、水泵、发热丝,再3D打印一个外壳,算上试错成本,单主机没有2000块就是不可能的。 就这还是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机制的纯玩具版本,所以买这种消费级成品一定是远比自己搞划算的。
电热毯的安全性是极低的。首先是漏电问题,如果你看过电热毯拆解视频,相信你也绝对不会把生命交给这种几十块的垃圾设计上。对,我说的不是地摊货的廉价电热毯,而是所有的电热毯包括大品牌,都是垃圾。
其次是热失控风险。电热丝在整个电热毯的任意位置都存在热量堆积隐患,这是产品设计缺陷,并且绝对无法解决。 电热丝的每一毫米都在发热,只要你有办法让任意位置的散热量小于发热量,不管是捂被子还是别的,起火都是必然的。 不要和我说现在大品牌的电热毯有多么厉害的温度传感器,没有用的,传感器之间空隙都是起火点。
要解决漏电问题,必然是将电和热隔离开。在电热毯中,发热丝承担了热传导的作用,去掉发热丝就要另想办法把热量运输到床垫上。 理想的传输介质是VC均热板、热管、不导电的矿物质油,但作为家居产品,用水+水泵就够了。至于防触电技术,只要你敢用电热水器洗澡,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相应的,热失控风险也随着电的撤退而消失。 因为整张电热毯只有放在床头柜上的小主机在烧热水,热水在泵送过程中只会变冷不会变热,极端情况下水烧开也就100度,起火风险为零。 防烫伤则是交给传感器和品控了,在超长管道运输耗散和床垫、床单的阻热效应后,想要高温烫伤怕是非常难,低温烫伤(牛排低温慢煮)则是另一个不同的话题了。
我天生对异常噪声非常敏感,基本上是看到这张图我才下定决心付款。到货前我还很担心会不会和小米的充电头一样有高频啸叫,目前来看是没有的。
远控可以让我提前开启水暖毯、不用伸手去碰主机通过手机控制温度、远程配合摄像头给家里挨冻的猫猫开启水暖毯
主机很明显是不需要水洗,毯子目前来看应该是可以水洗的。而我,不仅对噪声过敏,也对螨虫过敏。
尽管空调可以通过热搬运突破1:1的能效,但空调的加热范围过大,可我并不需要让房间里除我以外的任何物品升温。 电暖毯的功耗仅来自对水管内1L水的温度维持,这里的省电小妙招与电热毯恰恰相反:用被子把水暖毯捂起来保温,阻止热量散失。
此次水暖毯一拿到就彻底解决了我在床上的寒冷问题。 此刻我正一边打字一边取暖,即使手在外面很冷依然不会有痛苦。 颇有一种夏天开着16度空调盖棉被的舒适感。
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我不可能瘫痪在床。床上夏威夷,床下北冰洋,这样的日子是无法让我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天可持续生存的。 对于常见的办公/居家办公(电脑桌)场景,我还需要相同的技术方案,但这次不是毯子,而是要衣服。
我计划使用和水暖毯主机适配的水管,找裁缝基于保暖衣裤制作一套水暖服。刚好这个主机有2套独立的管路,上衣下裤一次搞定。 想象我在桌子前坐下,掏出一根水管,接上主机,不出几分钟,热水就已经在全身外循环了,这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是的,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版本已经出来了。 主机的水管接口有些不方便插拔,需要寻找可以单手一捏就释放的插头,同时为了避免漏水,主机和衣服两侧都需要安装足够可靠的止水阀。
长续航版在主机和衣服之间,增设一根10-20米的延长管,这就允许我在卧室和客厅之间自由活动而无需反复插拔水管。 一根如此长的“脐带”,颇有宇航服🧑‍🚀的科技感。
前天看到了小兔,昨天是小鹿,今天是你